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政先锋 >> 正文

抢险救灾中的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硬汉书记”黄政齐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0-09-15 [来源]: [浏览次数]:

7月8日起,地处大别山南麓的湖北省罗田县,连续遭受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袭击。位于该县南部的匡河乡是暴雨中心之一。一时间,农田被淹,湖水漫溢,公路损毁,该乡7万多名群众的生命财产面临巨大威胁。

身患结肠癌,接连做了2次结肠切除手术的匡河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黄政齐临危请缨,毅然投身抗洪救灾一线,强忍病痛与洪魔鏖战10多个日夜,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硬汉书记”……

“灾情面前,莫把我当病人”

今年47岁的黄政齐,去年10月查出患有结肠癌,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先后两次接受结肠切除手术。受手术影响,黄政齐头发几乎掉了一半,腹部和腰部常隐隐作痛,而最难受的是,他每天不得不频繁排便。

7月8日上午8时许,暴雨汹汹来袭。匡河乡河堤和石岸在急剧上涨的河水冲击下,出现2处裂缝和垮塌。事态紧急,黄政齐赶紧和乡党委班子成员碰头:“快,我们召集党员干部抢险!”

疏通堵塞的下水道,组织突击队排水分流,运来沙袋加高加固河堤和石岸的险要地段……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紧张战斗,水流畅通了,堤岸保住了,浑身湿透的黄政齐弓背喘着粗气,按着疼痛的腹部久久难以直起身子……

大雨滂沱依旧。至中午12时,匡河乡4小时累计降雨量超过160毫米!

乡纪委迅速下发《关于重申防汛抗灾纪律的通知》,明确要求干部第一时间赶赴各自工作岗位,24小时在岗在位,做到灾情发生有人管事、险情出现有人监控、重点地段有人防守、险情未除不下火线。

党委会上,黄政齐主动承担了古庙河片区17个村的查灾救灾任务。“黄书记,你才做完大手术,怎么经得起风吹雨淋和来回颠簸,身体要紧啊!”大家担心他虚弱的身体吃不消,劝他休息。

“灾情面前,莫把我当病人。乡亲们受了灾,莫说我是一名纪委书记,就是普通群众,也要尽力。”不由分说,黄政齐套上胶鞋,撑起雨伞,一头钻进了白茫茫的雨帘中。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匡河乡下辖50个村,分石桥铺、匡河、古庙河三大片区,其中黄政齐负责的古庙河片区紧靠白莲河水库,地势较低,灾后环境也最为复杂。

7月9日,雨势稍稍减弱。黄政齐带着片区的干部深入巡查灾情。其中有几个村的道路损毁,车开不进去,黄政齐便带着大家冒雨急行十几公里,前前后后将片区17个村的灾情摸了个遍。

7月10日,汪家桥村三岔路口垮塌,填埋于路基中的涵管被山洪抽空,公路成了悬空3米的“天桥”。这个交通要道,关系着周边9个村1万多人的出行。黄政齐当机立断:“事不宜迟,赶快抢修!”黄政齐等人一面调来3台卡车充当路障,一面寻求替代涵管。经多方协调,从邻县联系到一批涵管。

4个多小时后,6台卡车载着50多根涵管到达三岔路口。负责运货的匡金林停车下来,到处找黄书记,却不见人影。问旁边的人,别人指给他说,黄书记在下面。哪个下面?顺着所指方向,匡金林看到黄政齐正站在马路凹陷处的水洼里,张着手臂比划着什么。挖机施工将高处的石块撬得不断往下滚落,匡金林的心提到了嗓子眼:“黄书记,下面危险!你要小心!”

看着黄政齐冒着生命危险指挥抢修,匡金林转身上车,拿来照相机拍下了这感人的一幕。

只要是为了抗灾救灾,不管是不是自己分管的工作,哪里需要他,他就到哪里去,从不含糊。杨家冲村恢复河堤需要干部,他去了;落令河村要做群众转移安置工作,他也去了;大畈坪村组织恢复水打沙压的稻田,他又去了……

群众的冷暖安危,是他心中的头等大事

黄政齐的老家在匡河乡张家河村,此次受灾极为严重。面对近在咫尺的家,74岁的老父亲令他十分牵挂,他却一直没有回家看上一眼;动完手术没几天的妻子需要呵护,还未成年的孩子无人照顾……把对家人的挂念放在心间,强忍着病痛的折磨,他始终微笑着投身抢险救灾一线,尽心竭力为群众排忧解难。没有好好吃一顿饭,没有好好睡一个觉,甚至连畅快地方便一下有时也不能做到,他依然无怨无悔―――群众的冷暖安危,才是他心中的头等大事。

7月10日,黄政齐在沈家嘴村巡查灾情时,发现有一家人竟还住在土砖房中。他走进去一看,屋里进了水,地上全是泥,雨点不断透过屋顶和墙壁窟窿打进来……室内恶劣的条件让黄政齐看得鼻子直发酸。他连忙拉住房主匡胜益的手,说服他们一家老小搬出来,并再三叮嘱村干部尽快把这家人安顿在合适的地方。

据了解,现在村里已经帮匡胜益一家争取到一部分救济金和住房重建资金,并且新房已经动工了,一家人有望于10月搬进新居。

作为纪委书记,黄政齐每天都要不定时检查干部们的在岗在位情况,督促各村认真履行职责、落实纪律要求。随着灾情的发展,来自各级的救灾款物陆续下拨,黄政齐带领乡纪委干部四处检查,进一步严明纪律,督促专款专用,确保救灾款物合理发放、灾后重建项目有序推进。(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