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政先锋 >> 正文

抢险救灾中的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孤岛英雄”王学绪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0-09-09 [来源]: [浏览次数]:

特大洪灾虽然过去一个月了,但河南省内乡县板场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王学绪却感到肩头的担子越来越重。面对满目疮痍的灾后场景,他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灾后重建的“战场”上,人们时时看到王学绪奔波忙碌的身影。

“孤岛”上,他带领党员干部创造救援奇迹

今年7月24日凌晨2时许,位于深山区的板场乡遭遇特大暴雨袭击,一个半小时降雨量竟达200毫米以上。顷刻之间,全乡位于河道下游两岸地势较低的民房、厂矿、河坝被洪水淹没,电力、供水、道路全部中断,特别是通讯中断,致使板场乡与外界失去一切联系,2680名群众被洪水围困,全乡顿时成为“孤岛”。

顶着肆虐的暴风雨,王学绪组织党员干部摸黑趟水过河,步行到受灾最严重的双庙村土门组,逐家逐户组织群众撤往安全地带,又趟着齐腰深的洪水帮助群众抢救财产,一直忙碌到黎明时分。由于转移及时,土门组近百名群众无一被洪水卷走,这场救援也被内乡县委领导誉为奇迹。

暴雨造成板场乡鱼道河土门大坝损毁严重,原本2米宽的大坝已被冲得只剩下80厘米宽的护墙,如若不立即加固,随时可能溃坝,将严重影响下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王学绪了解情况后,靠前指挥,把乡村干部分成抢险组、后勤组、服务组,全力配合驻南阳某部官兵抢险加固坝体。连续的紧张工作导致王学绪荨麻疹复发,全身多处红肿,声音嘶哑。但他却顾不上休息,坚持与大家一起装沙袋、埋石块。经过一天一夜的奋战,大坝得到加固,险情被排除了,王学绪才算松了口气。

第一时间,他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受困群众心坎上

7月26日,洪水渐退,板场乡党委、政府立即组织群众开展灾后生产自救。不顾连日疲惫,不顾疾病困扰,王学绪又主动请缨,要求乡党委把他派到灾害最严重的前庄、双庙、文龙村指导群众灾后自救。

在得知前庄村仍有4个组400多名群众被困的消息后,王学绪立即组织100多名党员干部肩扛手提面粉、药物、帐篷等救灾物资,一路翻山越岭,在第一时间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受困群众的家中。在文龙村受灾最严重的张廷岐家中,王学绪一面鼓励这家人洪灾面前不低头、相信党委政府,一面合力从淤泥中捞取受灾物品,转移粮食,搬挪家具,把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在竹园村,他带领乡救灾工作小组,逐户普查群众和企业的因灾损失,指导村“两委”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把救灾物品发放到最困难、最需要的群众手中,并要逐组逐户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

如今,洪水虽已消退,但灾后重建的担子却让王学绪更加忙碌。看着王学绪疲惫的身体,一些干部群众心疼地说:“王书记,您歇歇吧……”但王学绪总是笑呵呵地回答:“不用,忙一点踏实!”

不言苦累,他勇挑灾后重建重担

灾后重建中,板场乡党委派王学绪到另一个受灾严重的玉皇村去啃“硬骨头”。洪灾中,该村唯一与外界连通的桥梁被冲倒三分之二,村组道路冲毁殆尽,群众财产损失惨重。入村以后,经过摸底,他立即和村党支部书记一道迅速向县委派驻的帮扶工作队汇报受灾情况,陪同帮扶工作队冒着高温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察看灾情。短时间内就协调玉皇大桥重建资金15万元,目前该座大桥即将完工。在施工现场,群众连说这是“连心桥”!

房屋重建是灾后重建工作的“重头戏”,王学绪勇挑这副重担。他带领民政所工作人员,对各村报上来的倒房、险房户进行重新排查登记,严格按照规定,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利用好上级拨付的灾后倒房重建资金,共登记符合灾后重建倒房户407户857间。核查中,他坚持“一碗水端平”,做到公开、公平、准确,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洪灾过后月余,板场乡倒房重建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迄今没有一名群众上访。

为确保上级救灾物资和捐赠款物公平公正发放,王学绪和乡纪委一班人着手起草了《关于严肃纪律确保做好抗洪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文件发至各村、乡直各单位。在财经纪律上,他组织各村在救灾款物的使用和管理上做到“公开发放程序、公开救助对象、公开救助标准、公开救助时段、公开救助力量”。截至目前,全乡没有发现一例干部在救灾款物使用管理方面的违法违纪行为,实现了党委放心、群众满意、社会稳定。

旧病复发全身红肿,他仍坚守工作岗位;岳母病重住院,他顾不上探视照料;老家受灾房倒屋塌,他公而忘私无暇返乡……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心底无私,更见公仆情怀。王学绪,这名38岁的基层纪委书记在大灾来临、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刻,临危不惧、挺身而出,不畏病痛、勇往直前,舍小家、顾大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的铮铮誓言。(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