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政时评 >> 正文

23名纪检组长被免职,深层病治了吗?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5-12-11 [来源]: [浏览次数]:

背景:湖南省保靖县委近日发布免职通知,免去该县水库移民开发管理局、房产局等县直单位纪检组共23名组长的职务。这23人中,11人因为所在单位3年没办一件纪律审查或信访件,4人因热衷“副业”,3人因不能适应新常态下的工作节奏。

京华时报发表王石川的观点:一两个纪检组长不作为,还不至于让人叹息,一个县里十几名纪检组长同时不作为,如此心照不宣,就耐人寻味了。难道这些纪检组长所在部门至清至纯,没有一起纪律审查案件,甚至没有一起信访?未必。不作为,更可能是如下原因:第一,不想作为,不得罪人,当好好先生,做太平官,多好;第二,不敢作为,反腐是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程,万一触动了哪位要员的亲戚,岂不吃不了兜着走;第三,不能作为,有的纪检组长在单位就是摆设,处处受制于人,想做事却做不了。一言以蔽之,大家在一口锅里吃饭,很难监督别人。中纪委五次全会发布的会议通报明确要求,“对尸位素餐、碌碌无为的干部,该撤换的撤换、该调整的调整。对不敢抓、不敢管,监督责任缺位的坚决问责”。如今23名纪检组长被免职,也算是对此的最新注脚了。保靖县一次免职23名纪检组长,之所以引起关注,正说明以往对纪检干部不作为的情况处理得少了。此次集体问责,能起到多大的警示作用,还有待观察,但无作为的后果已摆在这了,您看着办吧。

小蒋随想:免职是一种“中性”的人事更迭程序,本来不具有行政处罚色彩,但如今却常常被用于处理有“小过失”的干部。正因为免职属于“不是惩处的惩处”,所以不少被免职者过不了多久,又会被安排到其它同级别的岗位。对此,坊间多有微词。某些干部会不会产生诫勉心理,也未可知。再看本例,县里的直属单位顶多是科级,科级单位的纪检组长,要说没权力,恐怕不客观,要说有很大权力,也不现实。在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的背景下,一些基层纪检干部的责任心或被一点点磨去,或经领导打招呼而不得不对一些人和事睁一眼闭一眼。换言之,一地的23名纪检组长都存在不作为,更应思考当地的监督机制与行政环境是否亚健康。如果一些深层症结不被触及与扭转,“染缸效应”可能使新上任者又被“同化”。

来源:人民网 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5/1209/c1003-27907221.html